首页 >> 案例点评

中外合作办学案例-突出“农”围

2015-11-09    【浏览字体:     

(来源:神州学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和拓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双向留学、合作科研、聘请外籍教师、学生交换等为主要形式的跨境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案例-突出“农”围

第一批“吃螃蟹的”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球化浪潮在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内的影响日益显著。一批有远见的教育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教育合作。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劳福林就是其中之一。机缘巧合,80年代末他的儿子娶了莫斯科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的女儿,两位亲家在交流过程中达成合意,将科罗拉多大学的课程引进莫斯科大学。双方合作办学的成功大大增加了劳福林的信心,他把目光转向了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开始到中国寻求合作。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当年邓小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的中国农业大学(简称“中国农大”)开始谋划国际化教育教学改革,希望开设一个国际教育的窗口。此时,劳福林恰好主动找上了门,经过与劳福林的洽谈协商,中国农大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确定了下来,这也是国内第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之一。
  1994年,中国农大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开始筹备合作办学项目(简称“中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农大专门建立了国际学院,以学院建制支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并将校内设施加以改造,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学生。
  “项目的开办,在当时满足了部分高中毕业生在国内接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的社会需求,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中国农大副校长龚元石说。
  作为新事物,项目尚不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所认知,项目的建设者之一、中国农大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冯伟哲回忆,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知悉这个项目,在招生会上免费向学生和家长发放招生简章。这一举措在上世纪90年代招生简章尚需付费购买的情况下十分奏效,招生简章被一抢而空。为了使学生和家长信任这个项目,他们开放教学环境,让家长亲自到教室去看、去听。
  项目的整体形势不断向好。1994年,项目的第一批学生只有计划外单招生;1995年转入了2个国家统招生;到了1996年,项目开设的2个班就有1个班全部是国家统招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认可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2012年,作为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提出的“探索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试点项目,中国农大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联合举办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商务方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简称“中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结合了中美两校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上的优势,旨在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合作带来“非农”优势
  中国农大虽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之一,但因为校名中带有“农”字,基于对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有限理解,影响了对于中国农大本科专业的报考积极性。“但是不以‘农’字打头,而是以国际教育为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办既吸引了人才,又增加了中国农大学科发展的全面性。”龚元石说。
  中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开设经济学、传播学2个本科专业,实行学分制教学,学制4年,采用中美双学籍注册管理,学生培养方式为国家统招生和学校单招生2类。学生录取后即获得中方学籍,在一年级结束后,累计平均成绩点数(GPA)达到2.4分(满分4.0分)且托福成绩达到71分或雅思6分,可注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籍。学生入学1年后可自愿申请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交流学习2-3年,学生修满规定的120个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后,可获科罗拉多大学学士学位,国家统招生达到毕业要求后,还将获得中国农大学士学位和毕业证书。
  中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学制是4年,学生培养方式是国家统招生,学习过程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段,一般在国内学习2年,第三、第四年期间至少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学习1-2年。学生在达到两校的毕业要求后,将得到中国农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农业科学与自然资源理学学士学位。
  “国际教育的特色在于合作办学项目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比如中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项目75%的课程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师来华授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标准、教材等均与科罗拉多大学相应专业接轨,所获学分均可获得美国其他大学的认可。”中国农大国际学院院长黄冠华说,“从教学环境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是美式的,家长们看了都很满意。学生们摆脱了满堂灌式的学习方式,进入了批判式、实践式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如果没有付出努力,占总成绩60%的平时考核成绩,会把想混文凭的学生最终淘汰。”黄冠华觉得,从该项目毕业的学生普遍在应用技能、沟通能力和应用语言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在这种模式下学习,以后出国深造,衔接起来容易了很多。”小李说,他是从该项目毕业的学生,后到英国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农大国际处工作。
  目前,中美科罗拉多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已经培养出2000多名毕业生,近90%的毕业生在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其中20%以上的毕业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全球排名前列的院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而中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由于起步较晚,尚没有学生毕业。
  因在国际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2005年,中国农大国际学院获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成果一等奖。
  2015年,中国农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家统招生的录取分数线超过国家一本线逾40分。
  1998年,劳福林因对中国农大国际学院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友谊奖”,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的接见。
  “当下的中国,特别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中国农大较早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无疑是对国际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有益实践和探索。”龚元石说。此外,中国农大希望,作为教育对外开放内容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带动并服务中国农大的整体发展。
  目前,中国农大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核心的国际学院,精选外籍教师讲授的专业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正在“使中国农大的2万名学生受益”。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回复    总编介绍     网站地图     京ICP备05082117号

版权所有: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本网站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制作维护,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96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