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动态

【主编讲堂】新加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简介

2019-08-04    【浏览字体: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长,大学数量也不算多,但少有的大学都在短期内实现了大学世界排名的飞速跃升,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顶级名校,根据2019QS世界大学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11,南洋理工大学排名12,由此可见,新加坡一流大学的建设有其独到的经验,而政府的大力投入、国际化战略和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谓是其中的关键。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仅次于对国防的投入,且在整个教育经费投入中,高等教育的投入占较大比重。此外,政府每年还拨出专项经费和各类研究基金支持各大高校。大学自主改革后,政府拨款40亿新元设立教育储蓄金。为鼓励大学积极吸纳捐款,政府采取配套措施,根据捐款额数,以数倍的比例给学校资助[1]。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计划。1997年,新加坡制定了“东方波士顿计划”,提出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此,要求这两所学校全方位地向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并邀请国际知名高校的专家针对高校录取标准、教学科研环境、本科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等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1998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十所顶级大学计划”,并在5年内就引进了10所世界一流大学,并通过这些大学从欧美、亚太和东南亚地区聚集了一流的专家、高校师生。2003年,新加坡启动了环球校舍计划,提出要使新加坡的所有学校成为“同类学校中的第一流”[2]。

这一系列计划不仅增强了新加坡大学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更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化资源。根据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评选结果,新加坡的大学国际化程度排名全球第1,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师生来源国际化程度高。新加坡政府规定,公立大学本科生中外国学生所占比例为20%,研究生中60%来自外国。在教师招聘中,新加坡政府用大量研究经费和丰厚的薪酬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人才。

(2)学科建设的国际化程度高。新加坡世界一流大学对课程设置采用了国际化的评价标准,实行校外评审制度和国际学术咨询小组咨询评议制度,从而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程质量。

(3)国际合作项目众多。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顶尖跨国公司等组织的合作,开展学位课程的联合培养、关键领域的科研合作等活动,这些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国际化的平台和视野,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质量。

新加坡大学注重实际的教育效果,在人才培养上以实用性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追求,同时还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实施了“博学计划”,通过跨学院的综合课程,提供多元学术训练,理工科学生要掌握一些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文科学生也要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为不同学科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另外,新加坡大学校园基础设施一流,校园科技化程度高,使得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为培养独立与自由、严谨与自律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责任编辑罗文斌,荣誉主编李志民)

参考文献

[1]季俊峰.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与启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

[2]阮蓁蓁,孟祥臣.新加坡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特征[J].中国高校科技,2018,1:49-52.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回复    总编介绍     网站地图     京ICP备05082117号

版权所有: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本网站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制作维护,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96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