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动态

中德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5-01-05    【浏览字体:     

作者:柴野   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中德两国政府在教育领域建立了多个合作平台。在试点和示范项目的带动下,两国整合了合作资源,实现了“自下而上”合作的全面发展。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与德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纲要》强调,教育对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创新力有重要意义,中德两国在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合作方面达成诸多共识。

早在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期间,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与研究部关于共同设立“中德职教合作联盟”的联合声明》。双方约定,通过共同建设“中德职教合作联盟”,打造“跨部门、跨行业、开放性的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以实现对两国各类职教合作资源的整合,在两国政府层面上促进中德职教合作效益和层次的提升。中德双方组建了由政府、学校、行业共同参加的中德职教合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商讨合作战略。

在联盟框架下,中德双方分别在上海、重庆、天津和青岛设立了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合作项目。以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倡议和资助、由同济大学联手德国25所应用科技大学共同创建和承办的中德合作办学机构。根据两国政府在高教领域的战略合作意向,同济大学、德国伙伴高校以及合作企业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引领性、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模式和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平台得以建立和推广。

中德工程学院的办学思路和目标是:借鉴德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合理设计和落实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关键路径和核心环节,并在中德高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搭建一支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和实验室工程师团队,培养符合技术发展前沿和国际化工作环境要求的一流工程人才。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教授介绍说,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过硬的实践技能和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

中德工程学院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德国企业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培养出了大批本科应用型人才。学院毕业生大多数在德国的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有的还被中国教育部评选为优秀自费留学生,还有的在德国企业承担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德工程学院毕业生、柏林工大在读研究生王仕亿同学在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说,谈到技术专科学校,中国人总觉得比大学低一等,他的家长也不愿意让他报考中德工程学院。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特别是来德国进行实践活动,他不但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而且有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

据德国跨国企业博世公司的代表介绍,学院学生具有国外教育经历,掌握丰富的国际学科发展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他们就会成为具有高素质、复合型、拥有中德双本科文凭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这正是德国和中国企业急需的力量。

中德工程学院德方总协调人奥尔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完善,成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应用科技大学的教育面向应用、面向实际,它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会有实际的借鉴作用。未来5至1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借鉴这一成功办学模式,对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回复    总编介绍     网站地图     京ICP备05082117号

版权所有: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本网站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制作维护,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96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