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动态

无国界友谊:12位美国总统奖得主的中国之旅

2015-08-04    【浏览字体:     

2015年7月9日至23日,应中国教育部邀请,12位获得总统奖的美国高中毕业生在北京、成都和岳阳三地,开展了15天的深入交流活动,代表团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负责接待。


作为中美人文交流中青少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优秀高中毕业生交流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美中关系委员会共同合作实施。通过访问中国政府机构、企业、深入社区与农村,与中国同龄学生结对交流,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景点,美国学生全面感受了中国社会、历史、自然和文化。中美学生们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跳出个人局限,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相互间的差异,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的了解和互动,结下了深厚友谊,留下了难忘的故事。


全方位交流学习


在北京八中怡海分校,中美两国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学校专门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师为美国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书法、京剧脸谱绘画、民族秧歌等,让他们既能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又能了解到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在中美学生座谈会上,中国学生就他们关心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问题向美国学生提问,而美国学生也就中国学生考大学、选择就业等问题向中国师生提出问题。交流让彼此更多地了解了双方国家的制度、政策和价值观,也让双方从不同的立场理解了对方。座谈会结束后,即将就读于耶鲁大学的Makayla说: “虽然我们是两个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家,但是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需求,都需要快乐,都需要和平。正是这样的原因让我们选择合作。虽然很多美国人并不太了解其他的文化,但通过沟通,这样的情况会得到改变。我们终将因彼此的了解而变得互相欣赏。”这番话立时引来一片掌声。这掌声来自中国学生,也来自美国学生,是欣赏,更是认同。


零距离体验中国文化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等一系列内容……”成都沫若园中,两位中国女生用精准的英语展现着中国茶文化,而清幽的环境和淡雅的氛围与知了不停的炎炎夏日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成都石室中学的同学为美国总统奖获得者的学生展现中华文明的其中一个环节。全神贯注看着讲解的同学烹茶等展现茶道文化动作的美国学生,也最终忍不住上前亲自体验了一把。虽然对茶具的使用不甚熟悉,但他们认真的态度,小心翼翼的动作,让现场俨然变成了别开生面的一次中华传统讲堂。“我们希望他们能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所以选择了茶艺的展示。”石室中学的陈思琪同学说。


为了让美方学生更全面感受巴蜀文化,在茶艺体验结束后,雄浑的川江号子又在大厅响了起来,美方学生还跟着大家一起用不太流畅的汉语呼上了号子。“成都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美国学生Len用英语说出了她的感受,“成都的美食、成都的人……成都的太多太多都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精气神’!”当被问到用什么词汇可以表达她的感受时,她选择了“grateful”,“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开阔了视野!”


无国界的友谊


在岳阳,岳阳外国语学校组织的中美学生友谊篮球赛,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们很快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他们在奔跑中呼唤着队友的名字,在对抗中为彼此的进球而喝彩,加油声、鼓掌声响彻学校上空。球赛热烈而隆重,场内、场外,学生们热情高涨,吸引了许多社区的居民也纷纷赶来助威,喜庆的氛围如同过节。在这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超越了国界、地域,超越了习俗、偏见,自然、和谐、友善地融为一体。“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我们交了许多朋友,喜欢上了这里!”美国小伙Shayan的话代表了12位美国中学生的共同心声。


15天的中国之行,12位美国中学生了解了真实的中国,与中国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跳出个人局限,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相互间的差异,形成共识,进行互动。每一次相逢都有离别,每一次离别都留下了期望。所有的告别都是在笑声、泪影、拥抱和祝福中完成的。大家纷纷约定,未来一定再相会。几位美国学生表示将来要回到中国,为美中友谊作贡献。


美国总统奖,英文全称为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Scholars,该奖项颁发方是总统奖学金基金会。该奖项起始于1964年,用以选拔和表扬美国最杰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这是高中学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 首先,根据SAT或ACT考试成绩,每年每个州挑选出总统奖的入围学生,然后由专门的评估委员会对选手的学术成就、个人品德、领导才能和社区服务经历及选手论文进行评估,在4月最终选出121名学术成绩优秀和20名艺术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总统奖的获得者。每年总统学者奖获得者将免费获邀参加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国家荣誉周活动。他们与政府官员、教育专家、作者、学者会面,参观首都的博物馆,纪念馆,在由白宫主办的颁奖仪式上接受总统学者奖奖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回复    总编介绍     网站地图     京ICP备05082117号

版权所有: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本网站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制作维护,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96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