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动态

刁伟:低龄留学去美国,须谨慎规划!

2016-05-12    【浏览字体:     

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2.37万人,较2014年人数增加6.39万人,增长了13.9%。近几年,出国就读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增长飞快,根据2015年美国开放报告数据显示,赴美读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已超过读研究生人数。随着低龄留学人数的迅速攀升,名校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学生家长该如何提早规划自己的海外求学之路?
  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jsj.moe.gov.cn)特地邀请到著名美国高中校方代表—美国国际学术集团联合创始人刁伟老师,为各位学生和家长分享美国低龄留学的建议和指导。

dw.jpg


  刁伟:美国低龄留学,“爬藤”更需早规划!
  美国中学体系

  美国的中学从大家所熟知的学校性质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一般分为常规学校和针对更为优秀孩子的特许学校,由政府和当地的学区来支付相应费用,学生不需要支付学费。公立学校不可以有涉及宗教的内容,不开设宗教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立学校针对国际学生主要是交换生的方式。而公立学校之外,约15%的适龄美国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这些私立学校中,约75%左右是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分为寄宿制和走读制,性别上有男校、女校、混合校。
  美国私立学校:寄宿VS走读
  寄宿学校和走读学校只是两种不同的办学方式,住家还是住校的区别而已,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相对而言,因为寄宿中学历史非常早,教育质量和教育体系也比较完整。在汽车工业之前,因为交通不发达,很多家长会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便于学校对孩子的监管。而后随着交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走读学校出现,很多美国本土学生家长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本土学生的减少,促使寄宿学校就逐渐开始开拓国际市场。
  孩子选择走读学校,家长如何进行监护和管理?
  孩子选择走读学校,家长一般有三种监护模式可选: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寄宿家庭;另外,很多人在美国有亲戚朋友,会让孩子寄宿在亲戚朋友家;第三种方式就是目前新兴的校外宿舍和学生公寓,宿舍和公寓会有专门人员统一进行管理。因为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存在,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以寄宿家庭为例,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孩子迅速融入英语环境。同时也会有很多问题,因为学生在去美国之前,并非特别了解这个家庭的情况,未来是不是能跟家庭融洽相处也很难说,这些全凭运气。
  选择寄宿家庭或亲戚朋友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首先,由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孩子与寄宿家庭的东西方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同都有可能在实际生活与相处中产生问题。其次,美国很多的寄宿家庭是有自己的家规的,孩子初来乍到,极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再次,从孩子自身而言,由于处于青春期,很可能在一些小事儿上与寄宿家庭产生矛盾。最后,低龄留学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后续服务部分,一部分学生刚到美国后,语言环境不好、跟家庭的沟通不好、家庭本身的层次无法帮助学生关注学业,就会有学习成绩不好等各种问题产生。同样,常年在美国居住的亲戚朋友,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相较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寄宿家庭中的问题在亲戚朋友家也同样可能出现。
  小留学生到国外之后还会遇到哪些障碍?
  最主要的问题是语言障碍,不管是在学术语言能力还是生活语言能力上有欠缺,都会导致孩子到国外之后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孩子出国前可能经过了各种的语言训练,英语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学习中学课程时还是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第二大问题,就是孩子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方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就是整体而言,孩子在课程选择与课程规划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美国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是怎样的?
  美国不同于中国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没有所谓的教学大纲、教学体制,每个学校会依照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标准,来设定课程目标、课程教程,由老师决定学校如何教学。这种课程体系的好处,就是每个学校会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对孩子而言,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好整体规划。总之,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公平的国家。
  对于打算低龄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有哪些建议?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学会自己表达,不仅要应对学业学术要求,还要应对生活要求。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的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会惠及孩子整体的高中课程,以及未来大学的课程;再次,对孩子来说,需要有更多、更强的心理建设,就是说要做好独自去面对更多挑战的准备,需要自己在心智上更成熟一些,让自己更努力,这样会更好一些。
  刁伟
  美国国际学术集团联合创始人,美国休斯顿教育管理集团首席代表,“美国低龄留学”自媒体运营者,国际教育从业经历丰富,拥有17年国际教育行业多方位经历,15年留学培训行业渠道积累,10年中外教育差异研究,并独创美国低龄留学“常春藤英才计划”。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回复    总编介绍     网站地图     京ICP备05082117号

版权所有: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本网站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制作维护,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96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5